- 來源:
- 時間:2017-06-30 10:46:54
- 點擊數:次
- 分享到:
CC作為熱門考研選擇,前景好,然而競爭也激烈。"懶癌"學姐嘔心總結備考全過程,備考規劃,擇校糾結,你經歷的她也走過,值得一看。
趁著很多東西還存留在記憶中,請允許我碎碎念這一路走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經驗,亦或是自己的教訓。希望能對正在糾結或者已經在備考中的學弟學妹有所幫助。本科中部省份普通一本,雙非,就讀于經管學院一個很雞肋的專業,報考帝都某熱門211mpacc。
【專碩VS學碩】
關于學碩還是專碩的問題,想必很多人都曾糾結過或者正在糾結,我不是第一個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官方的說法是學碩偏理論專碩偏實踐,這似乎并不能給大家一個滿意的回答,畢竟大部分人都是想通過研究生的學習提高自己找個更滿意的工作,因此,重點來了:考上為王道。
很多人因為管理類聯考初試簡單不考數學而選擇會計專碩,我覺得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首先你要考慮自己是否喜歡會計專業,畢竟研究生的時候專業很重要,決定著大部分人一輩子的工作方向。完全跨考的人建議花點心思了解一下會計的基本知識和就業方向,工作內容等,會計就像一座圍城,城里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不喜歡的請慎重。如果你是真的想學會計,再來考慮專碩還是學碩的問題。如果實在高數基礎不好,可以考慮考四門的專碩,比如經濟類聯考的稅務,應用統計,國際商務這些,相對而言穩一些。
cc不確定性太大了,報錄比逆天,尤其是今年分省閱卷,不同省的分數線已然沒有參考的價值,北京上海普遍分低,有的省份水分很大。如果你是一個風險承擔者,從小到大心態不錯,而且也能接受一戰失敗找工作的現實,我建議你不妨嘗試一下cc;如果你是一個風險規避者,將所有希望寄托在考研上,讀研的意愿非常強烈,建議學碩,踏踏實實復習且目標恰當,考上的幾率很大,再不濟也能調劑。
其次,要準確定位自己。畢竟,最了解自己的人還是自己。如果你能做到考研期間,每天六點起床去圖書館,晚上學到十點閉館并且堅持不懈從不偷懶,我認為真正能做到如此的人更適合考學碩;如果你一直以來都不是死讀書的學生,做不到天天早起晚睡去圖書館,那么你還是不要考學碩這種需要拼勁兒的了,試著考專碩,一天保證八個小時的高效率學習就OK。學碩中的高數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學的,專業課(尤其是考名校)需要對學科的透徹的理解和系統的梳理,匆匆忙忙過知識點是得不了高分的。而聯考中的初等數學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基礎很重要,更多的考察思路和技巧,而邏輯更是要看思維能力。
還有一點也想說一下,"會計"和"會計學"的不同,打算讀研以后考公務員的請關注一下,據我了解,國考中"會計學"可以報考的崗位很多而"會計"很少,省考的話得看具體省份,有的也會區分"會計學"和"會計",有的不區分全部歸為"會計與審計類"。總體來說,會計學碩比專碩就業范圍廣一些。總之,能考學碩盡量考學碩,實在接受不了再考慮會計專碩。cc剛改革的時候考確實是在"撿漏",如今越來越火其實專碩比學碩更難考。
【擇校很重要】
相信很多18的學弟學妹們也都在關注cc的分數線,哈哈是不是很嚇人,心疼18的寶寶們,擇校對你們來說確實是個大難題。個人認為反而15,16的分數線參考價值更大,今年第一年分省閱卷還沒有統一標準,但是鑒于這種情況,明年應該會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畢竟國家不想看到如此混亂的現象,各高校也想招到好的生源。不少學校今年非全日制名額大量空缺,但是明年應該會出臺相應政策吧,北理近期已經發布文件會有非全日制的提前面試。
但是統一劃線應該是大趨勢,這樣又增加了cc的不確定性。18的寶寶們現在可以先不急于確定學校,重在收集各個學校的信息,首先要了解九月份的招生簡章上的各種信息,包括計劃招生人數等,還有十月底推免結束時的剩余招生人數(有的學校可能不會公布這個),其次了解復試政策,分數線,進復試的比例,初復試占比,復試科目等,因為有的學校還維持在1:1.5或者1:2左右,有的學校今年因為統一劃線出現了幾百進幾十的現象,值得關注。擬錄取名單現在應該也都公布了,可以看看如果初試分不高,逆襲的可能性多大。這些信息在學校的研究生院網站或者學院官網上都可以找到。
至于擇校,首要的考慮因素應該是城市吧,盡量選擇自己以后想要工作生活的城市或周邊城市,很多北方的學校在南方并不怎么受認可,南方的學校也一樣。然后結合大眾普遍認可的經管類學校的梯度以及適當參考分數線,選擇幾個稍微有把握的學校。最后就是要考慮復試的因素了,如果你是本專業的,那么你專業基礎尚可,可以挑復試科目多或者復試略難的學校才有優勢,就像我考的學校復試都只考了一些資產負債定義四表一注的內容這些最基礎的,本專業的根本沒有優勢;如果你是跨考,尤其是跨的比較遠的,盡量不要挑戰復試高難度的學校,比如西財的專業課復試據說很難,要選擇考的少或者考的比較基礎的學校,刷人比例也不要太高,復試占比也不要太大,對跨考的很不利。cc真正的分水嶺在復試,這一點必須在擇校的時候就考慮到,否則即使你初試過了線,也很有可能復試被刷。
經過這樣的篩選,我相信你的備選學校也就鎖定了。此時也不要確定,要等到九月份招生簡章公布,明確招生人數才做決定,因為每年政策不一樣,有的學校招生人數浮動也很大,盡量盡量不要選擇5個以內名額的學校,風險太大,除非你對這個學校真的有種特殊的情結。還要注意一些學校可能會出現大小年情況,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且在一定范圍內浮動。
【初試抓效率】
初試備考經驗很多大神都發過很多干貨貼,我就大概說一下吧。開始準備的時候最好是在暑假,即大三期末結束,七月份那會兒,最遲也不能超過九月份。并且一定要保證每天8個小時的有效學習時間和效率,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自律性比較差的去圖書館不要帶手機,不必要的聚會盡量推掉,禮拜天和晚上的零碎時間同樣要利用起來。其實我個人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好,每天早上"起床困難癥",去了圖書館差不多都得九點吧,中午還要回去睡午覺。但是我每天早上去了都會給自己制定一天的計劃,幾乎都能按時完成,雖然每天學習時間不長,但是很有計劃。我要提醒各位千萬不要偷懶,根據個人情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給自己留遺憾。下面我說一下我認為合理的初試用書:
?數學
第一階段:機工版《數學精點》
第二階段:陳劍《高分指南》基礎篇
第三階段:《老呂數學母題800練》
第四階段:《高分指南》提升篇
第五階段:陳劍《歷年真題名家詳解》
第一階段是為了打基礎,讓你回憶起初高中學過的數學知識點,可快速做完不做總結,基礎好的可以不做,一定不要買《數學分冊》,太簡單,做不做沒有任何意義;《高分指南》一定要買陳劍的,我有同學買的是黃色版的高分指南,質量很差還有錯題,買的時候要注意。有時間的話可以跟著冪學陳劍的視頻看,基礎篇視頻可看可不看,提升篇一定要看,陳劍會總結很多的方法和思路,即使基礎好也要看視頻。而且因為基礎篇和提升篇實在跨度太大,我建議做完基礎篇先做老呂的《母題800練》,這也是一個總結的很不錯又可以刷題的書,難度適中,跟考試難度很接近,這本書中的錯題一定要標注總結。其實《高分指南》的提升篇難度比考試大很多,有相當多的人一開始做都是一臉懵逼,有人建議可以不做,但是我還是建議做一下,畢竟考試的難度我們都說不準,萬一18年難度增大呢?基本功過硬,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好的選擇。
真題是重點中的重點!先做套題,再做分類。做套題的時候要規定時間,集中精力做,盡量每天上午的時候做,錯題要做詳細的總結。做章節分類的時候,要回歸知識點,將《高分指南》時刻帶在身邊,做每一道題的時候都要清楚他考察什么知識點,記不清楚的及時查閱。最后,要講近幾年的真題打印出來,每天練習一套,復習錯題。12月份的時候做幾套模擬題訓練速度,老呂的比較難度適中,陳劍每年都會出七套卷,比較難,挑著做幾套就行了,純當練手。
?邏輯
第一階段:《老呂邏輯要點精編》
第二階段:《邏輯精點》
第三階段:《邏輯1000題》
第四階段:機工版《邏輯歷年真題精點》
第五階段:周建武《歷年真題分類精編》
邏輯是大家最陌生的一科,之前都沒有接觸過。有的人說邏輯要跟上一個老師,不然思路會受到影響,我不這么認為,多聽幾個老師的可以開闊思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種方法。而且長期只聽一個老師的會導致思維僵化,若遇到不能用這個套路的題就會很蒙。
形式邏輯我建議跟著老呂,他的方法比較簡單易懂,相比而言趙鑫全的歐拉圖什么的太復雜,所以先看老呂的《要點精編》的形式邏輯部分,后面的也可以看看,但是個人認為老呂的論證講的很不清楚,我推薦聽趙鑫全的論證邏輯和綜合推理,看鑫全的視頻,仔細研究《邏輯精點》,這本書也適合刷好幾遍,錯題一定要總結!總結!總結!接下來可以做1000題練速度了,順便檢測你前期的學習成果。除了真題以外,1000題的質量還是不錯的,YY還有直播的講解。
真題同樣也要分開套題和分類。機工版有邏輯真題和聯考真題,隨意選一個就行。每天看著表,限定一個小時,做一份真題,做總結。等全部真題做完以后再整理總結歸納,回歸知識點,然后做周建武的真題分類精編,注意這本書有的答案是錯的。邏輯題本身主觀性太強,每年總有那么幾道題是有爭議的,不置可否。模擬題我做了鑫全和老呂的,鑫全的比較難。今年邏輯的綜合推理題增大了難度,18的寶寶們注意一下這可能是今后的命題方向。
?寫作
第一階段:《田然講寫作》
第二階段:王誠《寫作套路化攻略》
第三階段:《寫作精點》
寫作一定要早點開始!早點開始!早點開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本人就被作文坑慘了,前車之鑒,希望引起你們的重視。
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要背模板,要有自己的東西,拿到一個題目的時候你要學會思考,這才是需要學習的。單純的被模板最多只能拿到平均分。而且一定要自己動手練習,論說文至少一個禮拜得寫一到兩篇吧,論證有效性分析要多寫幾篇。有了思路,需要的就是文采和語言的錘煉了,買一本寫作用書,里面有很多范文,學習他的語言和優美語段,然后變成自己的文章。
P.S.鑫全工作室國慶七天密訓的視頻一定要看,干貨很多。到了11月份會有很多人賣資源,有條件的可以報班,七八月份就報滿了,盡量提前。
?英語
會計專碩總分300分,英語就占100,它的地位不可小覷,一定要重視。基礎階段要背單詞,力薦朱偉的《戀練有詞》和視頻,一定要看視頻,每天看一到兩個,至少刷一遍,盡量多刷幾遍,你會發現有的單詞不知不覺就被他安利成功了。何凱文的單詞貌似也不錯,但是個人不喜歡他所以不了解,應該也可以。有的同學習慣用app背單詞,如果能按計劃每天背一部分直到考前,一直堅持反復刷單詞是很好的,很遺憾本人沒有堅持下來,希望你們加油。英語二對長難句的要求不是很高,有時間的可以看看講長難句的書和視頻,不看也行。
英語最重要的就是真題,別無他法。張劍黃皮書,老蔣,陳正康等等都差不多,我買的是英語二的黃皮書和16版陳正康的基礎篇。有人說英一英二出題思路完全不一樣,考英二的做英一真題是一種誤導,我覺得不然。語言的學習本身就不是那么生搬硬套有固定的模式,真正的英語功底很重要。我建議一開始先不要碰英二的真題,畢竟只有幾年的真題很寶貴,沒有打好基礎就匆匆刷題是不合理的。
備考前期要做早些年的英一真題,我做的是94-04的,這個階段我們的重點不是題目而是文章。每天下午精翻兩篇閱讀,允許你查不認識的詞,然后將自己的譯文和答案對照,不準確的地方標注,生詞要記在單詞本上反復背。不要覺得這部分是在做無用功,"無用方為大用",做完這部分以后單詞也背的差不多了,你會有一個質的飛躍,而且為翻譯部分也打好了基礎。接下來就要進入英二的訓練了,最好掐著點,下午做,每隔一天一套題,做完以后仔細研究答案,思考出題人的意圖,弄清每一個選項對或者錯的原因。真題要反復做,一遍不行,兩遍不行,至少三遍以上。那么,每隔一天一套題,隔得這天做什么?我推薦看《經濟學人》的文章,總結真題。《經濟學人》是每年考研命題的重點,可以在網上找資源,把電子版打印出來每天看一到兩篇。
作文一定要重視!英二題越來越簡單,作文變成了最能拉分的一部分。我用的是王江濤的英語二滿分作文。作文要早點開始,11月份差不多,不光要背,重要的是一定要自己動手寫,光看光背是不管用的,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不要看模板,可以自己總結句型,總結觀點。但是一些專有名詞是要記牢的喲。
12月份要做模擬題,個人感覺都差不多,老蔣,新東方和張劍的我都做了,關注一下閱讀的熱點,畢竟文章都比較新,對錯不要太在意,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持感覺練個手就可以了。前期的積淀很重要,此時不要為了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為錯誤率猛增而信心不足,相信自己!
【復試要全面】
關于復試,我考的學校參考書目是注會的《會計》,但是難度遠遠達不到,而且有些章節根本是不考的,都是考的最基礎的概念和最最簡單的分錄題,把中財吃透就絕對可以應付得了。這一點對于跨考生特別有利。英語聽力幾乎大家都是懵逼的,差不多是雅思或者托福的水平吧,語速很快,問題不是很難但是聽不懂也白搭。
專業課的面試范圍比較大,一般本專業問的比較難,跨專業的相對而言簡單一點,比如會問你的本專業和會計專業的學習有什么共同的方法或者不同的方法,還有會參考你的本科專業問一些你的專業問題,比如問我的幾乎都是財務管理的東西(只因為我說我學過財務管理)。實在遇到不會的老師會一步一步引導你,除非你真的一個字都說不上來。英語面試需要準備英文自我介紹和會計財管方面的專有名詞,考前看看就可以了。個人感覺面試的時候老師不一定只看你回答的有多么好,整體的精神面貌和狀態也很重要。有的人貌似回答的并不是很好但是老師對他評價很高,給老師留個好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初試分數出來以后,好多學校不公布排名,所以你并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此時如果不是差的太多的話一定要抓緊時間準備復試。統一劃線的后果就是分數線降低,復試競爭更慘烈。18的寶寶們加油,學姐在帝都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