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cc復試必備:中級財務會計主觀題要點概述(2)
- 來源:網絡
- 時間:2018-03-25 09:26:17
- 點擊數:次
- 分享到:
1、壞賬損失估計方法有哪幾種?并簡要說明。
①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指按期末應收款項余額的一定百分比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
②賬齡分析法:指按應收款項入賬時間的長短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企業應于期末根據應收款項拖欠時間的長短,將全部應收款項進行分類排列,按照拖欠時間的長短劃分為若干組,編制“應收款項賬齡分析及壞賬損失估算表”,按賬齡長短為每組估計一個壞賬損失百分比,然后估計確定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總額,并據以計提壞賬準備。
③銷貨百分比法:指按賒銷金額的一定百分比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企業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有關資料,按賒銷金額中估計可能會發生的壞賬數除以賒銷金額確定百分比,再用這一比率乘以當期的賒銷金額,計算壞賬損失的估計數。
2、按照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資本公積包括哪些內容?其主要用途是什么?
①資本(股本)溢價。
②其他資本公積。
資本公積是企業受到投資者出資超出其在注冊資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額以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
3、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標準是什么?
①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②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出售的商品實施控制
權。
③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的計量。
④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4、企業以非貨幣交易換入的固定資產,其入賬價值如何確定?
①不具有商業實質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收到的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或加上支付的補價),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換出資產已計提的減值準備,借記減值準備科目,按收到的補價,借記“銀行存款”(或按支付的補價,貸記“銀行存款”),按換出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資產科目,按換出資產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②具有商業實質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按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收到的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或加上支付的補價),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換出資產已計提的減值準備,借記減值準備科目,按收到的補價,借記“銀行存款”(或按支付的補價,貸記“銀行存款”),按換出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資產科目,按換出資產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借貸雙方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5、什么是應收票據貼現?如果貼現的應收票據到期,付款人不能償付時,貼現企業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應收票據貼現是指持票人因急需資金,將未到期的商業匯票背書后轉讓給銀行,銀行受理后,從票面金額中扣除按銀行的貼現率計算確定的貼現息后,將票款余額付給貼現企業的業務活動。
貼現企業應按所付票據本息轉作“應收賬款”,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6、簡述借款費用的內容。
借款費用是指企業因借款而發生的利息及其他相關成本。借款費用包括借款利息、折價或溢價攤銷、輔助費用以及因外幣借款而發生的匯兌差額等。
借款利息:指企業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等接入資金發生的利息、發行債券發生的利息,以及承擔帶息債務應計的利息。
因借款而發生的折價或溢價攤銷:指發行公司債券等所發生的折價或者溢價在每期的攤銷金額。
7、簡述借款費用開始資本化時點的確定條件。
①資產支出已經發生。資產支出包括為構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以支付現金、轉移非現金資產或者承擔帶息債務形式發生的支出。
②借款費用已經發生。指已經發生了為構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專門借入款項的利息、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輔助費用或匯兌差額。
③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所必要的構建或者生產活動已經開始。主要是指資產的實體建造活動,但不包括僅僅持有資產,但沒有發生為改變資產邢臺而進行建造活動的情況。
8、根據有關規定,企業提取的盈余公積主要可以用于哪些方面?
①彌補虧損,企業彌補虧損的資金來源一般有三條:以后年度稅前利潤彌補,以后年度稅后利潤彌補,盈余公積進行彌補。
②轉增資本(或股本)。當企業辦理增資手續后,可將法定盈余公積轉增資本,但轉增后的此項公積金不少于轉增前注冊資本的25%。
9、請簡要說明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權益法的適用范圍。
①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適用范圍:a.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包括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不含50%)的表決權資本;投資企業雖然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或以下的表決權資本,但具有實質控制權的。b.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②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適用范圍。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響。
10、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在對可變現凈值加以確定時,應以取得的確鑿證據為基礎。“確鑿證據”是指對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有直接影響的客觀證明。
②應考慮存貨持有的目的。企業持有的目的:a.持有以備出售。在計算可變現凈值時,應以該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確定其可變現凈值。b.將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應以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確定其可變現凈值。
③資產負債表日,同一項存貨中一部分有合同價格約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價格的,應當分別確定其可變現凈值,并與其相對應的成本進行比較,分別確定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或轉回的金額。
11、根據《銀行賬戶管理辦法》規定,企業可以開設哪些銀行存款賬戶?請說明如何使用這些賬戶。
①基本存款賬戶是企業辦理日常轉賬結算和現金收付的賬戶。企業的工資、獎金等現金的支取,只能通過該賬戶辦理。一個企業只能選擇一家銀行的一個營業機構開立一個基本存款賬戶;還可以在基本存款賬戶以外的其他銀行的一個營業機構開立一個基本存款賬戶。
②一般存款賬戶可辦理轉賬結算和存入現金,但不能支取現金。
③臨時賬戶是企業因臨時經營活動需要開立的賬戶,如企業異地產品展銷、臨時性采購資金等。
④專用存款賬戶是企業因特定用途需要開立的賬戶,如基本建設項目專項資金、農副產品資金等,企業的銷售款不得轉入專用存款賬戶。
12、什么是會計政策、會計政策變更?并說明會計政策變更的條件。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項由原來采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
變更條件:①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②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13、按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什么是收入,收入與利得如何區分?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投資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它包括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利得,即營業外收入,是指是企業邊緣性或偶發性交易或事項的結果,與企業經營無直接關系的現金或資源流入。主要包括: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處置無形資產凈收益、非貨幣資產交換收益、債務重組收益、罰款凈收入、對外索賠收入等。它應按照實際發生的金額進行核算。
14、簡要說明營業利潤的組成部分?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凈損益±投資收益——期間費用
營業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是指企業經營活動發生的營業稅、消費稅、城建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以及與投資性房地產相關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所形成的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指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業務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減去投資發生的損失。
15、請列出一般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的計算公式。
16、什么是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并說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分類及如何區別。
是指資產報表日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項。
分類:①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是指對負債表日已經存在的情況提供了新的或者進一步的證據的事項。②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是指表明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情況的事項。非調整項的發生不影響資產負債表日企業的財務報表數字,只說明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了某些情況。
區別:取決于該事項表明的情況在資產負債表日或資產負債表日以前是否已經存在。
17、簡述企業銷售收入確認的條件:
①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②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控制
③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④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⑤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相關文章: